奇幻文学

帮助 | 联系 | 版权
subglobal1 link | subglobal1 link | subglobal1 link | subglobal1 link | subglobal1 link | subglobal1 link | subglobal1 link
subglobal2 link | subglobal2 link | subglobal2 link | subglobal2 link | subglobal2 link | subglobal2 link | subglobal2 link
subglobal3 link | subglobal3 link | subglobal3 link | subglobal3 link | subglobal3 link | subglobal3 link | subglobal3 link
subglobal4 link | subglobal4 link | subglobal4 link | subglobal4 link | subglobal4 link | subglobal4 link | subglobal4 link
subglobal5 link | subglobal5 link | subglobal5 link | subglobal5 link | subglobal5 link | subglobal5 link | subglobal5 link
subglobal6 link | subglobal6 link | subglobal6 link | subglobal6 link | subglobal6 link | subglobal6 link | subglobal6 link
subglobal7 link | subglobal7 link | subglobal7 link | subglobal7 link | subglobal7 link | subglobal7 link | subglobal7 link
subglobal8 link | subglobal8 link | subglobal8 link | subglobal8 link | subglobal8 link | subglobal8 link | subglobal8 link

翻译资料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返回前页

【书评翻译】冰之记忆:玛拉兹英灵录(3)

评论:William Thompson
翻译:husy

如果有什么作品值得被冠以史诗的美誉,那就是斯蒂文·艾里克森(Steven Erikson)的书。宏大的规模与想象力,跨越诸多大陆与文化,堪比任何奇幻文学当中所能找到的多元性、多样性,艾里克森欣然凌驾于当前和以往的军事奇幻作家之上。在单一一本书中就拥有相当于通常一部三部曲或者两三部三部曲的故事情节,事件的发生如此充满动感,如此引人注目,如此具有戏剧性,以至于读者对于鲜活的人物与故事的情感都快要过载。他不仅成功地将激烈的戏剧冲突通过一群可爱但往往致命的战士表现出来,而且呈现出包罗万象的美丽景象,在广阔的场景中揭示讽寓。就如同迷道(Warren)中的迷宫一样蜿蜒曲折,或者如同阿扎斯之屋(House of Azath)的入口一样隐蔽。在这个世界中,诸神有时会步入人间,记忆不管如何遥远,如何脆弱,如何被忘却,总是会追随折磨着现在与将来的人物,这是一片既恐怖又令人惊奇的国度,一个简单善意的举动会导致今后数千年的劫难,或者完全预料不到的报应。如果给艾里克森作品的庞大规模作一个类比,作者对于奇幻文学的塑造,就像自然界塑造一座山,形成沟壑结构的剧变,建造如此一座不朽的大厦,在其他欠缺天赋的作家手中,定然会被自身的巨大重量压垮。在架构世界方面,自从托尔金(Tolkien【译注:指《魔戒之王》的作者JRR Tolkien】)之后,我们还没有见过能够如此有力而丰富多彩地将神话传说转换为虚构历史。

在《月之花园(Gardens of the Moon)》结束时,吉纳贝其斯(Genabackis)大陆饱受战争蹂躏,《冰之记忆(Memories of Ice)》又回到了那里。达鲁吉斯坦(Darujhistan)街头的冲突在致命而混乱的魔法释放达到颠峰时中止,燃桥支队(Bridgeburners)剩下的队员们从佩尔(Pale)的灰烬与达鲁吉斯坦的冲突中走出来,重新加入现已被放逐,成为叛军的杜吉克·渥涅姆(Dujek Onearm)的部队。原先敌对的人们已经组成了一个不稳定的联盟,但往往互不信任,这一联盟是为了对抗南方新出现的一个险恶威胁:帕尼昂·铎明(Pannion Domin)建立的国家。它通过火与剑传播一种热切的新信仰,在其进军的道路上将吞噬一切——这一新的信仰及其信从者组成的狂热军队靠吃人维生,他们吃反对者,同样也吃自己人;救赎是通过杀戮;灵魂的净化由毁灭与苦难达成;重生则伴随着死亡的时刻——这一新的信仰和它的狂热军队不仅对自由城邦和吉纳贝其斯的各个种族与文明构成了物理上灭绝的威胁,一神宗教也对各种与法提德(the Fatid),上古宫位(the High Houses)和龙之套牌(the Deck of Dragons)相对应的古老诸神构成了威胁。威胁着毁灭整个大陆的冲突不仅仅使得不同种族的人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而且还将游牧的利维(Rgivi)族,巴贾斯特(Barghast)战士和穿戴甲虫状盔甲的摩朗斯(Moranth)部落联合到一起,这一斗争最终还将使得所有上古种族卷入进来——提朗·伊玛斯(T'lan Imass),凯钱·撤玛拉(K'Chain Che'Malle),贾格特(Jaghut)以及提兹·昂迪(Tiste Andii)——还有上古诸神也将介入,这一切都是为了对抗一个神秘的先知,以及一个远古的敌人暗藏的阴谋,这个敌人被称为堕落者(the Fallen)或者残神(Crippled God),他是一个被锁链困住的古怪神祗。

以荷马史诗般的规模与视角,艾里克森在一个宏大的舞台上编织故事与人物,不仅仅攫获了读者的注意力,更让读者深深为之吸引。攻袭卡普斯坦(Capustan)的刻画令人想起盲眼诗人的“特洛伊围城”,人物形象同样大胆而悲哀,行动中充满无尽的挣扎。诸神虽然扮演的角色迥异,却都威严庄重。珊瑚城(Coral)决战震撼人心,英雄与敌人一起倒下(跟马丁【译注:Martin,指冰与火之歌(A Song of Ice and Fire)的作者George R.R. Martin】一样,艾里克森不会笔下留情)。但是除了丰富生动的语言与描述,对动作与激烈战斗无可比拟的掌控能力,对于人物的感情,以及恢弘神奇的想象力,真正令作者的作品与众不同的是,那些次要的、切合主题的元素在所有战斗行动与明显的奇幻特征之下流畅地运作,如果你仔细去听,可以听到其中的暗喻与寓言,这些在作者纷繁复杂、鲜活浩大的情节中存在的深层次智慧很容易被忽略。关于损失与救赎,宗教信仰与爱的牺牲,身份,英雄主义及其对人类的意义,交织在含有隐喻意义的野兽,单眼盲瞎的人与神,以及既能抚育滋养也会造成毁灭的母爱之中。肢体可以残缺,然而残废并不一定会使精神与心灵扭曲。整个故事当中,存在着一种深刻持久的人性,无法将其简单地以二分法归类为善与恶,对与错,即使当刻意去分辨的时候也是一样。每个角色都在各自的负担、损失与欢乐当中挣扎,有些信心坚定,有些随波逐流,而其体现方式各异,就如同作者刻画的人物一样多种多样。最后,这部作品有意识地向着史诗感靠拢,而史诗的特征要求有悲剧与英雄主义,作者真正抓住了这一类型的最初意向,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其风格与内容,然而,在叙述当中也掺入了大量幽默,如同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平衡抵消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浩大故事中巨大的悲哀、痛苦,有时甚至是残酷。

无疑这是本年度最好的书之一。斯蒂文·艾里克森将新生命注入了最具古老传统的小说类型之一,真正掌握并重新诠释了希腊与北欧神话的灵魂。比较而言,几乎所有其他提出类似诉求的作品,即使它们没有曲解文字含义,也都显得略逊一筹。作为一个读者,如果你寻求的是一本内容含量与页数相称的书,或者是除了故事吸引人之外还足够复杂的奇幻小说,那么你的搜寻可以结束了。跟《月之花园(Gardens of the Moon)》和《死宅之门(Deadhouse Gates)》一样,《冰之记忆》提供了所有“史诗”这个词所要求,然而往往难以达成的价值。读一读就会被它折服,不仅仅是由于故事本身始终惊悚而有趣,而且还因为它充满了智慧,戏剧性的叙述伴随着生动丰富的视觉效果,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史诗传奇。

| 帮助 | 联系 | 版权 | ©2004 Husy Fantasy